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2新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展”共遴选展出208件作品,包含传统陶瓷器物类、装饰绘画类、陶瓷雕塑类等类别,在技术上有含量,在形式上有创新,在审美上有深度,不少作品在造型、装饰、烧成工艺等方面的探索,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期刊发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白明的文章,探讨“新传承”之于陶瓷艺术发展的当代意涵。
中国美术家协会“2022新传承中国陶瓷艺术展”在河北省保定市博物馆举办,这是中国陶瓷艺术界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此展第一次将中国极具世界识别度的陶瓷艺术,尤其是依赖传统生产方式和传统审美方式创作的今天的陶瓷艺术作品,从手工艺行业生产中纳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研究领域与学术观照中来。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
毋庸置疑,我们的祖先在陶瓷艺术创造上对材料的认识与觉醒是农耕时期最超前、最具慧心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依赖这片土地收获五谷与维持生命的万物,并识别了泥土的不同特质,并依着自然的启迪创造了器物;同时,通过对火的追随与认识,创造性地发明发展了可以驯服火的各式窑炉,诞生了不同的窑口,形成了陶瓷审美的不同讲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同的泥土引导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窑系。不同的窑口并非源于我们的先人自发的动机,而是泥土成了各区域人们创造过程中的“先知与导师”。
在东汉青瓷诞生以后,一团泥在中国人手中千锤百炼,围绕着它诞生了在世界文明史上让人惊叹的、璀璨的瓷文化。不断提升的技术、不停息的烧造,使中国的制瓷之艺登峰造极,使中国在瓷的舞台上长期引领世界并奉献自己的生活智慧与品质。所有这些,都是从无到有、推陈出新,形成一代一代的新风,形成属于每个时期的特质以及朝代的独特词汇和名词,比如汉罐、秦俑、唐三彩、宋瓷、元青花、明彩瓷,等等。这里的每一个变化都指向一个鲜明且非常具有“当代意识”的核心——创新。而创新最了不起的伟大力量,则是与时代靠近。
过去的作品从无署名,到现在的产区艺人、工匠与工艺师、大师及高校学生的作品都签上名字,署名的改变既是艺术观的改变,也是个体意识在群体意识中的觉醒,是对趋同的生产式制品的反叛,是对自我属性的了不起的尊重。这是一种伟大的现代性进步,同时也是艺人对作品文化属性的担责。这促成的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求异与丰富,使我们的陶瓷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变化、创新而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视觉效果上,往前推,还在工艺、技巧、材料甚至是工具上的创新与变化上也是极为细致和繁复的。许多依赖家传与作坊的师门关系也开始在与时代同行中开放,在新学新知中不断开阔、精进。
传统陶瓷与产区陶瓷的工艺美是那样的激动人心,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精湛的技艺和人的手艺所能达到的极限的能力;通过器物的实用之美领悟漫长的岁月中培养起的“用”的智慧与生活中人和物的相互启迪、润物无声;通过火的伟大意志与创造,享受人类最信任与温暖的能量。所有这些都汇集成绵延不绝的华夏文化的生发气息。
此次展览以“新传承”为主题,首先是因为在全国的艺术家中选择的作品新,但更主要的是想传递给观众一种新的观察方式,所有的展览其实都是看的艺术,如果说过去的展览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诉求,那么,随着现在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家总想通过不断改变观看方式来提升观众对展品的理解,换句话说,现在不仅是作品要出彩,而且也要通过展览形式的改变,让作品出彩的同时,也要让整个展览的视觉呈现方式出彩。此次展览的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其创意为“新传承、无止尽”。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将两个深空黑的展厅串联,让摆放在环形展台上和周边岛形展台上的精美展品像一个个宇宙中的灿烂群星。以定瓷等为代表的传统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脑洞大开的当代艺术家大胆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理念的当代陶瓷艺术,以及介乎于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作品,形成一个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中国陶瓷艺术版图。
新、传、承三个字,每一个都是极为重要的,犹如器物的三足。优秀的传统首先是要“承”,只有系统而严谨的承才能有更好的传。但仅仅是承与传,只解决了固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工艺与需求以及审美随时代发展的问题。将新与传承相连,建立属于当今这个时代陶瓷艺术的一环,为未来的传统在今天树碑立传。
此次展览中的入选作品涵盖了中国各主要陶瓷产区的多类型、多风格的陶瓷作品,从传统的景德镇、德化、定窑、龙泉到钧窑、宜兴等,最显著的是,中国最具颜色识别度的黑陶与白瓷作品在工艺与艺术创新上让人惊喜而印象深刻。近年来被边缘化了的磁州窑和耀州窑,还有绞泥形式也都有精彩的作品入选。我们从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产区的艺人和年轻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对待传统陶瓷艺术的感悟与表达的能力,但他们又明显地在这些传统的语言和形态之中呈现出新意和改变,有些作品已形成了可识别的新的风格。
展览入选作者群体的丰富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过去类似展览的产区作者的单一性变得松动,这是最值得期待的变化。一切的改变都是人的改变,在景德镇、德化、宜兴,外来的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开始了“艺漂”生活,他们在产区的创作与生活既融入当地又与产区艺人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成为重要的改变的力量。这让我们坚信,优秀的传统其实就是我们人类本身。
文章标题:“新传承”的当代意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57470557#qq.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