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公益项目——让普通人了解篆刻,爱上篆刻
最近,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里热闹非凡,来自天南海北的艺术爱好者、游客专程来“朝圣”:参观社址,更参加西泠印社的“西泠研学”项目。
今年,除了推出固定形式的暑期研学课程,西泠研学也为广大市民游客和金石书画爱好者们精心准备了传统艺术体验活动,在了解孤山社址百年金石历史的同时,制作一件精美的作品带回家。“西泠研学”是西泠印社面向社会,着力打造的公益性传统文化研学平台,以西泠印社百年社史为文化背景,以孤山社址人文景观为展示依托,面向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金石篆刻、书法绘画、艺术鉴赏等研学课程。这项公益活动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受到众多的赞赏。我们看到,许多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杭州本地人,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第一次走进西泠印社社址,第一次拿起篆刻刀,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件篆刻作品,这让他们欣喜不已,纷纷拍照、发朋友圈留念。
据《浙江通志》记载,在浙江,篆刻已有700多年历史,宋元是开创期,清乾隆时,以“浙派篆刻”开山鼻祖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崛起,称雄印坛百余年,成为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晚清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其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并在中国篆刻史上占据半壁江山。虽然浙江有着深厚的篆刻底蕴,但是在当代,篆刻仍然是小众艺术,并没有真正地破圈发展。
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社旨的西泠印社,如何发挥自己的能量,让篆刻艺术深入寻常百姓家,飞向全国各地的呢?除一系列高端、有学术含量的展览、论坛等,不得不提到西泠印社的公益性项目。如前面提到的“西泠研学”项目,还有已坚持10余年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印之爱”公益项目,以及针对经济文化薄弱的偏远地区推进文化惠民和篆刻普及的“西泠公益行”项目等。
2019年初,西泠印社为适应新时代社团发展,不断创新和拓展社团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范围,以“西泠公益行”为载体,加快向经济文化薄弱的偏远地区推进文化惠民和篆刻普及,积极号召和组织社员参与到公益文化服务活动中来,担当新时代社会责任。当年4月,“西泠公益行”首站走进广元市,举办了书画篆刻展览、扶贫捐赠、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此后,“西泠公益行”足迹从四川广元延伸至四川西昌、成都成华、吉林长白山以及江西弋阳、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盐城市、陕西省咸阳市榆林市、青海省敦煌市、海南省三亚市等等,形成了当地政府支持、西泠印社学术保障、社员广泛联络参与的“公益行”模式,建立起专业展览推广传统文化、无偿捐赠支持事业发展、教育讲座推进文化扶智的基本“公益行”版块,得到受访地的广泛欢迎和赞誉。
如果从200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次开展活动算起,“印之爱”到现如今已走过近14年的时光。2012年5月,中国印学博物馆发起“印之爱”希望工程爱心支教公益活动,以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开展相关文化传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与了解中国传统印文化。此后,又在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篆刻文化“五进”活动,特别还走进西藏、青海、云南、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尤其是偏远地区:在云南怒江贡山县丙中洛小学开展篆刻艺术启蒙活动;在青海玉树,给牧民的孩子上课,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在西藏军区,与拉萨八一学校、工布江达县中学、拉萨中学、拉萨书画院等学校进行交流……在向外拓展的同时,中国印学博物馆运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藏品资源,持续做好篆刻进校园活动,先后与杭州上城区青少年宫合作,在杭州建兰中学、杭州时代小学等名校建立了教学基地,在浙江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杭州春芽实验学校等学校建立了课程基地,并开设篆刻专业课程,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授课,帮助学校篆刻社团发展。
这些年来,通过西泠印社的公益活动,有多少人因此认识、了解、爱上篆刻、金石文化,甚至变成自己的爱好、专业,我们不得而知。但回望创社之初,“创社四君子”为弘扬国粹、苦心孤诣、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并最终成就西泠印社传承百余年,历久弥坚的传奇历程,西泠印社的公益活动,正是另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承与发展,曾经“冷门”的金石印学变得不再高冷,让小众的篆刻艺术变得大众,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欢迎分享你与西泠印社的交往,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你所知道的西泠印社的人事物,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以这样一种有温度的方式钩沉美好往事,再现时代风采。文字可长可短,投稿截止至9月30日。投稿邮箱:msbxwb@163.com,注明西泠印社故事。
文章标题:西泠印社公益项目——让普通人了解篆刻,爱上篆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57470557#qq.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