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古城楼。相传三国吴鲁肃在此建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即今岳阳)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咏岳阳楼诗。宋庆历五年滕子京谪守巴陵时重修,范仲淹为其撰《岳阳楼记》,名益著。其后迭有兴废。
②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③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④微波:细小的波纹。木叶:树叶。《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元萨都剌《芙蓉曲》:“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⑤鱼罾:渔网。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⑥金碧:金黄和碧绿的颜色,此处指金碧山水画。
⑦空明:空旷澄澈。
⑧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唐韩愈《桃源图》诗:“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⑨九疑:亦称“九嶷”,山名,在湖南宁远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⑩鼓瑟:弹瑟,这里指“湘灵鼓瑟”,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明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也曾见湘灵鼓瑟曲里称神。”精灵,指湘灵。
【赏析】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个开头,恐怕没有人不知,没有人不晓。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让洞庭湖畔的古城楼永远镌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唐开元四年,张说被贬到岳州。张说想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一座与洞庭湖壮丽景观相得益彰的“天下名楼”,于是张榜招揽能工巧匠。潭州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对楼台建筑也颇有心得,张说就请他出手设计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一个月过去了,李鲁班拿出的设计图纸让张说非常失望:不过是一座小亭子。张说表示,这个设计完全不行,再给你七天时间,一定要给我设计出一座气势宏大的阁楼。
李鲁班犯了愁,七天时间,设计一座华丽的大阁楼,怎么可能呢?李鲁班蹲在洞庭湖边上苦不堪言,这时,溜达过来一位背着包袱的白发老人。老人看李鲁班愁眉苦脸的样子,问清缘由,说:“这不难,你把这些木块拿去把玩,兴许就能琢磨出些门道来。”说着,老人从包袱了拿出了一堆大大小小带着编号的木块。李鲁班拼来拼去,果然鼓捣出一座宏伟阁楼的模型。旁边的百姓围着看热闹,都说是祖师爷鲁班显灵,老人笑着说,他不是鲁班,是鲁班的徒弟,姓卢,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李鲁班的新设计让张说非常满意,不久,气象万千的岳阳楼就拔地而起。
岳阳楼自建成之日起就受到了文人骚客的无限喜爱。人们不时高登楼上,把酒言欢,或吟诗,或长啸,或抒胸中之块垒,或抒发满怀豪情。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湖光山色的岳阳楼,是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纳兰的这首《水调歌头》为题画之作,所题之画的主题,正是岳阳楼。纳兰在诗歌中赞美图画,感慨人事:这岳阳楼的落日与湖水自古以来都是岳阳城的名胜。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迁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句。但要问寻他们的遗踪,却只能看到洞庭微波,木叶凋零,几处渔网横卧。人世间多少离恨,都如同这寂寞哀雁飞下孤洲。无论风雨晴空,无论明月暮霭,都各具风情。人间无数精美的金碧山水画,都不及它的澄澈空明。只用淡墨生绢摹画,巧妙地横向拖出一笔,那九疑山青青的风神便呈现出来,就如同在这潇湘夜色中,那湘水之神正弹奏着古瑟般栩栩如生!
这首词可谓是题画词中的翘楚,意境空灵,将画面中的景色与岳阳楼、洞庭湖的典故、名句融于一处,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观诗如览画,且词句铿锵,更富音律之美感,读过之后,满口辞藻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