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艺与文 - 艺术圈 - ARTMEI艺术网

城南艺与文


民艺之魅

“你看我的老茧,都是每天和面、擀面擀出来的……”南京面塑艺人王玉江,17岁开始从事面塑这一行当,如今已有30多年了,因为是祖传的手艺,他捏面人的技巧是跟家里的长辈学的。面塑和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面在盆子里面以不沾盆为最佳,做面的时候揉出劲道才好捏出面人。

刚开始从事这一行当的时候,王玉江说他捏的最多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姜太公钓鱼、老寿星、七仙女下凡、十二生肖,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是唐老鸭、米老鼠,现在是哆啦A梦、helloKitty、愤怒的小鸟这些东西。“我们也是赶时代跟潮流的。”

20世纪80年代的老城南给王玉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孩子放学, 时间一到,学校门口摇爆米花的,砰,一声就响了,加上吆喝冰糖葫芦的、吹糖人的、搅棉花糖的,很是热闹。王玉江说以前搅棉花糖是用脚踩的,嘎吱嘎吱的,不像现在用电的。“我们也不是天天都在一个地方,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到处跑,但一到夫子庙就感觉到了城南。”王玉江说他是民俗艺人,拎着木箱,木箱里有一个小凳子,折叠的,方便携带,和其他的艺人一样,都是小米加步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像现在什么都在改进、都在发展。最令王玉江兴奋的是南京的庙会,如尧化门庙会、迈皋桥庙会。他还记得迈皋桥每年的庙会是农历三月十三,不过前几年南京多处的庙会都取消了,王玉江说庙会取消的原因是因为禽流感。随着城市的发展,老行当也不能随地摆摊,王玉江的生意也就不大景气了。

据秦淮区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秦淮区通过甘熙故居内的南京民俗博物馆等方式对南京的民间工艺进行了保护,现在像王玉江这样的老民间艺人也因此有了一个弘扬民俗文化的场所。“做花灯的、微雕的、剪纸的、做风筝的,南京民俗博物馆里面一帮子人,我都认识,大家互相帮忙经常一起组团去搞个活动,10月11日,江宁非诚勿扰茶楼请我们去展示城南民艺。”王玉江说,互相扶持是他们这些老行当里的一个传统,新人不知道往哪里摆摊,也是上一辈的人带着下一辈的人到处跑。

2013年,老门东开街的时候通过文化局找到了王玉江,文化局的领导对他说,你这个行当跟绒花、剪纸也不太一样,是个离不开小孩子的行当,不妨多到外面跑跑。因此,王玉江在老门东有了新的工作岗位,“以前做生意的时候,到处都可以摆摊,哪个地方都能生存,现在有了固定的地方摆摊,我非常珍惜这个地方”。王玉江说,在老门东摆摊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偶尔也能碰到以前的熟人,问他是不是在某个小学、幼儿园摆过摊,曾经买过他面人的孩子也长大了,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次来买王玉江的面人。除了在老门东摆摊,王玉江的面塑还进了校园,教孩子做手工,“民俗的东西,我觉得挺好的,学校里给的费用不高,但是我做得却很开心,我离不开小孩,不是说让孩子走这一条路,面人是怎么做的,也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做手工的方式感受一下。”

在老门东同一条街箍桶巷摆摊的,还有南京正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瑞存,十多年了一直在推广民间布艺。高瑞存的父母是民间的老艺人,2001年从安徽徽州来到南京,从摆摊做针线活开始,慢慢地成为了受南京市政府保护的布艺艺人。在高瑞存看来,民俗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吉祥文化。虎头鞋为什么在南京受欢迎?那是因为老虎在民间被当成瑞兽,做成虎头鞋、虎头帽、虎头仔,是为了辟邪保平安。“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摸摸虎嘴驱邪避鬼。” 高瑞存说一双小虎头鞋要十几道工序,做虎头鞋的布是用浆糊一层层黏起来的,像打千层底一样,打好的布不能暴晒,不然会起泡,然后是刺绣,给老虎加溜须,缝上如意结。老虎的眼睛最是见刺绣功底的,“机器做的乍一看很亮,但是你细看,却找不到回味感,手工做的则越看越欢喜,一个新加坡的公司采购礼物,就在我们这儿订了800双的虎头鞋。”

布艺来自民间,即使一个小小的针线盒也有很多的讲究。过去女孩子嫁人前是要学做针线活的,嫁妆里也少不了针头线脑,而传统的针线盒是布艺品,圆形的针线盒是个南瓜的形状,周围缝上一圈小娃娃,取名多娃抱福,寓意新人多子多福。据秦淮区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要推广布艺文化等非遗技艺,除了推广手工的技艺以外,更多的是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子登科状元郎

老城南有着众多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但一个传统的文化,如果年轻人接受程度差,生命力也就不会长久。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军告诉记者,集团从2013年开始与南京洛可可合作,共同开发“秦淮礼物”,深度挖掘旅游纪念品和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文化元素,让这些传统文化能够通过一种现代的设计焕发出新的生命。

合作之初,是基于科举文化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王学军说传统的状元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古朴老套,因此与洛可可的设计团队沟通尝试结合比较流行的词汇,点赞,开发出来点赞状元,一个正气凛然的状元举着大拇指的状元形象由此而来。

去年是马年,夫子庙文旅集团与洛可可顺势开发了“马上中状元”,两款状元形象,一个男状元,一个女状元,骑着马,提着花灯,南京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设计部项目经理林晓凡说,秦淮花灯也就是秦淮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种童年回忆,“兔子灯、荷花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也曾提着到处跑,文化与趣味相结合能够吸引偏低龄化的客户群”,荷花灯、中状元,林晓凡希望能够好玩一点,让家长有一些文化“点”去教育小孩。除了与状元文化相结合,灯彩作为秦淮文化的一个分支,林晓凡说洛可可的设计团队也对灯彩做了一些创意设计,将灯彩文化与南京话结合,“阿要辣油啊”“阿吃过了”,使用一些有趣的、偏现代的表现形式表现花灯文化。“才子佳人、两小无猜的典故都出自夫子庙,我们通过夫子庙典故和灯的一个创意,做了一些小的剪影,光通过剪影可以投射到地面,这样巧妙地结合,让文创变得更有趣。”

而在这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中,“五子登科”无疑是其中的主打。中国的科举文化历经数个朝代,跨度1300年,在各个朝代的状元中,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与洛可可选择了清朝的状元形象,并对状元文化做了形象上的精简和聚焦。Q版的状元形象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帽子、红袍、腰带,这三个组合给出了具象的状元特征,而创意则集中在了状元的帽子和腰带上。状元帽两边的帽翅上画上了旭日东升的图案,寓意着中了状元后能为国家带来更大的贡献,帽檐上画着江崖海水,是古代官服中的独有元素,与传统的状元帽不同,“秦淮礼物”的状元帽上加了金色的翎羽,一般来说,翎羽是武状元独有的,加了翎羽后则代表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状元的腰带扣是由三枚叠加的铜钱组成的,象征着在古代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的三级考试中都能独占鳌头。在这个状元形象的基础上,夫子庙文旅集团与洛可可联合开发了“五子登科”五个不同的状元形象,并且每个状元都有一个典故,独占鳌头,皇帝钦点状元的时候,状元是站在鳌上的;平步青云,是说仕途的发展;金榜题名,是一个正在读榜的状元形象;鱼跃龙门,指日高升也同样具象了状元文化的寓意。除了五子登科的状元树脂摆件,还推出了状元文化的明信片,讲述状元的成长史,从十年苦读,上京赶考,考试前叩拜夫子庙的孔子像祈福高中,在江南贡院的号舍里面,经过九天六夜的考试折磨,到最后是金榜题名,指点江山。“我们是希望以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状元文化的一个补充。” 王学军说。

夫子庙有很多文化,为什么选择状元文化,王学军说现在的高考(第一名)也称为状元。“有很多人过来还是想带回一些纪念品,江南贡院,天下文枢,给游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现在家家户户都以孩子为主,望子成龙,在职场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销售状元,创意状元,结合这几个点,才有了这个主题的旅游文创。”在王学军看来,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与洛可可联合开发的状元郎文创系类产品是成功的,“最好的一个佐证就是非诚勿扰的嘉宾在节目中,将我们的状元产品,送给了孟非”。除此之外,整个系列的设计还包括状元铅笔盒、零钱包、印有“状元罩你”“本状元困了”的眼罩、状元抱枕等一系列的状元旅游文创产品。

打造南京阿

正如历史上的老城南是民间艺术的中心,花灯、剪纸、刺绣、贴画等都在老城南有一席之地,现代的老城南同样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热爱南京的美食、美景和文化的动画人物阿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南京动漫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萍的眼中,阿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城南人,致力于推广南京文化,从2010年推出至今,阿槑的粉丝已经有30多万,点击量超过了4000万,并在2012年,获得新浪微博江苏“十大幸福大使”的称号。

谈到为什么会创造出一个动漫人物作为南京文化的代言人,李红萍说这是因为,南京给游客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老三样:雨花石、云锦和盐水鸭上,而六朝古都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有一个新的形象来推广南京。“最开始定义阿槑的时候,槑字,就下了大力气,槑是梅花的古体字,梅花又是南京的市花,因此才有了阿槑这个名字”。最初阿槑的定位是出生在1979年12月31日的城南人,因为当时的目标客户是70后和80后,李红萍说,后来她发现阿槑的主流消费群不是70后、80后,而是90后和00后。“我们只保留阿槑的生日,并开始弱化阿槑的年龄,留给阿槑的粉丝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一个接地气的动漫形象,去做南京文化推广,可以把南京的元素带给全世界人。李红萍说他们现在也在开发实用的东西,吃的有鸭子、辣油、花茶,用的有阿槑的T恤、扇子、阿槑的《南京攻略》等。

在动画片《城南忆事》里,阿槑是小孩的形象,作为江苏的幸福大使,阿槑又是成人形象,这样反而给了阿槑更多的空间。动画片《槑好时光》三部曲,将讲述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讲老门东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样子。老城南改造、南京话也快消失了,不过在李红萍眼中,文化是可以转化成产品的,麦兜也在讲香港的文化,“但从定位上来说,阿槑和麦兜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把阿槑当作一个明星来打造,他可以做代言,旅游中的吃住购,主题餐厅,主题客栈,民国风、现代风的,阿槑能做的事情很多,但麦兜更像是一个香港文化中的吉祥物”。在李红萍看来,阿槑已经算是一个3线明星了,“明年我们还给阿槑安排了虚拟的演唱会”。(现代画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评论 (0)

您必须在登陆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