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剪纸艺术 - 艺术圈 - ARTMEI艺术网

浅谈儿童剪纸艺术

剪纸是我国喜闻乐见的一种装饰艺术,它是将彩纸(一般为红,绿,黄色)剪刻成各
种人物、动物、花卉、或用品等各种纹样,贴挂在居室的门、窗、墙、灶、及家具
上、用来美化居室环境,烘托庆贺气氛,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它作为古老而富有传统的美术式样,千百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习俗与民众的
愿望而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普及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
为了让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趣
味,增进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也适当的融入了一些关于剪纸的课型。
(一)剪纸艺术的渊源与发展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了,而真正繁盛却在清朝中期以
后。目前的儿童剪纸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把剪纸当作一种纯粹的技能传授,例如;
剪窗花,就只单纯地教怎么折,如何剪?甚至连窗花的样式都予以指定。而对剪纸的
文字资料,如: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的审美价值等却说的很少,甚至都不说……
我认为这种呆板、只求表面效果的教学方法是要不得的,这样不仅没有让孩子充分感
受到祖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反而抑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养成依赖课本和老师的不好习惯。
我认为剪纸既然是中国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那么老师除了向他们传授最基本的剪纸
技法外,还可以把这一课作为一个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可
以让孩子们各方面的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可以课前布置他们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和
学习有关剪纸的知识,如:查阅书籍、上网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
力,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查找的过程中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课上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剪纸资料和相关作品,让他们享受资源共享

的快乐。

(二)剪纸艺术的特点与制作
剪纸是一种平面艺术,通过剪刀,刻刀来完成。其造型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富于想
象,夸张变型,粗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我国各地的民间剪纸各有当地的
特色,因此在儿童剪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多介绍一些自己当地的
民间剪纸特点。沿海的闽南一带则多刻水产动物,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而莆田、仙
游一带又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这样孩子们会感觉很亲切,原来艺术就
在我们身边。然后再相应介绍一些全国各地比较有特色的剪纸艺术的不同特色例如:
贵州民间剪纸大多与苗族的古老信仰有关;山东的剪纸大刀阔斧、单纯爽快……。

剪纸的制作程序一般为选纸——打稿——剪刻——套色,其中程序可繁可简。如熟练
的就不必打稿,可以直接剪刻。单色剪纸就不用套色等等。例如学剪简单的团花或窗
花的时候,教师在传授剪纸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孩子不用铅笔打稿,而直接用剪刀剪。
这样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可以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刻纸又分阳刻与阴
刻,阳刻就是将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刻去,保留轮廓线,其特点是线条流畅、清
新、玲珑细致。阴刻就是将轮廓线以内的空白部分刻去,同时表现物象结构的轮廓
线,特点是厚重、结实、粗旷 ,阴阳套刻是在一副剪纸作品中用两种方法,特点 更
加丰富,刻纸题材广泛,任何景物、人物 、花鸟、动植物、图腾造像都可以作为刻纸题材。教师在教授刻纸时,应强调线条的流畅性与随意夸张变化。
(三)剪纸艺术的创作与思考
古老的剪纸保留着原始艺术原发性的思维特征,作者就是以这种思维方式观察自然和
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时,应该引导
他们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人物、或事情开始。例如杯子、书包、爸爸、妈妈或踢
球、跳牛皮筋、踢毽子、画画……。也可以把自己的幻想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要
让孩子们知道其实剪纸创作并不难,只要有选择的将客观物象纳入自己的意念秩序之
中,再运用平面、简括、夸张、添加、拼连、套嵌、装饰等多种造型表现方法就可以
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了。例如:创作花卉剪纸时,可以多看看花草,创作人
物时,就多观察一些人物动态……再结合自己对剪纸技法的积累,就能独立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了
在目前的美术教材中,涉及到剪纸内容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六课,既剪团花、
剪窗花、民间剪纸作品欣赏、套色剪纸、分色剪纸以及风景刻纸年龄跨度在1——4年
级,五六年级的剪纸课程空白。我认为高年级的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比较强,
又有前几年的剪纸经验,美术教材中完全可以再继续安排一些剪纸创作的内容,这样
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剪纸作品……。,
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心
理特征,所以也决定了儿童剪纸所特有的稚拙、质朴、活泼、奇特的原始审美品格。
我喜欢儿童剪纸,也希望更多人都来关心儿童剪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评论 (0)

您必须在登陆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