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艺术论(绘画部分):信仰之余 - 艺术圈 - ARTMEI艺术网

刘阳艺术论(绘画部分):信仰之余

信仰之余

——谈历代“空门”书画大

刘阳

 

中国的宗教绘画与空门画家的出现,大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也算在内,当是春秋时即已有了,但中国对道、儒的认识只限于思想,而非绝对的宗教化),大量的石窟、雕像、洞窟绘画与书法作品很多,但那时成独立艺术家、有影响的却不多,多是民间画工书写绘画宗教题材,而一些居士与退隐的士大夫,则不在空门书画家之列。

至五代两宋,出现了专业画家集群,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各科的确立与分离已很明显,影响比较大的山水画家中有僧巨然,他是董源的学生,擅画草木茂盛的江南山水。他与董源一道创造完善了山水画中的“披麻皴”,且画法比董源更成熟、深厚。巨然山水画中喜画卵石,杂草茂林,幽深浓郁,画面满满登登,充实饱满,而且平淡天真,除用水墨外,画中稍加颜色点缀,对后世影响很大,正可谓“山水则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 。

元代半路为道的元四家之一黄公望,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更是光彩照人,他的山水画分两种:1. 浅绛山水(继承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风格),山尖多岩石,笔力雄健;2. 水墨山水,皴纹极少,笔意简远。元四家的画用纸多于用绢,在干笔皴擦上有突出的成就。

明末清初的几大高僧石涛、八大、弘仁、石谿、梅清、担当和尚等人,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绘画的尤其是山水画的巅峰。

石涛一生,走遍天下名山,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表现中国画的“真”,从立意到构成及笔墨上,变化万千,对今人影响极大,在其后的山水画家中,没学过石涛的大概不多见。

八大山人朱耷的山水画与花鸟画以夸张的变形、笔墨的“怪”瞩目于世,劲泼荒率,绝无媚态,山水取法董其昌、黄子久,花鸟取法吕纪、林良与徐青藤,同时从民间绘画吸收营养,独树一帜。

弘仁和尚,也是诗书画造诣极深,在山水画上,取法倪云林,疏旷淡远,野逸清秀,他还是“新安画派”的领袖。

石谿的画取法宋代巨然、元四家中黄公望与王蒙的技法,功力深邃,构图繁复,富有生活气息,极富苍劲。

梅清山水画舒朗细密,多用细笔。

担当和尚山水画水墨意趣十足,逸笔草草,简率的方笔随意勾画山石,于凹处信笔涂抹。

清末虚谷和尚与任伯年为友,画风疏爽,造型闲逸,多用方笔为之。他们的作品特点是造形怪异中孕育平和,芜杂中滋生丰富广泛的内涵,而且画作笔墨情趣十足,有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近代弘一法师(李叔同),受过专业艺术教育,注重写生与物象结构,作为当代诗、书、画、印、音乐、戏剧的提倡与实践者,他书画作品极沉静,无疑继承了宗教中的“无为”大道,书法更是开简净纯净之风。

纵观历代空门画家的作品,大都注重山水画的表现,利用自然之态,表现空灵、至虚之境,将自我的小宇宙融入自然的大宇宙之中,形成“物我俱忘”的同化与“无形、无意、无声、无色”的至极状态,这种“出世”而“入画”的境界,自是自修超脱的反映,也是极平和冷静的“静观”,是本性至理“究竟”的升华。中国的空门大家的成就之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评论 (0)

您必须在登陆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