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文章
刘阳:艺术就是笔随心动
汪惠(湖南《常德日报》)
和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相识,缘于他2007年1月26日在市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湘情”的个人画展。展出‘的23幅画作全是他2006年来常德、湘西采风创作的。
初识刘阳,记者立即被他的亲切、幽默、风趣吸引了。他很爱笑、随意、平易近人,而且健谈。这位有着多重学历、广博专业知识、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在中央电台干过记者、编辑、主持人,大学任教的画家,一见面就用北京人特有的热情和记者“攀上了亲戚”:看见你们,就像看见了亲人。要知道,同行见同行,可就跟老乡见老乡一样啊。逗得在场的人大笑不已。
虽然干过不少行当,刘阳坦言,最爱的还是画画和新闻。画画是他的喜欢的专业,可以发现与创造各种形式的美。而干新闻,可以借鉴其他专业、行业的思维、观念、模式,能跳出来对艺术,对自己的画作,有不同、更为透彻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探索。他将这两者观为终身的职业,一生的追求。
说到走上艺术之路:刘阳家学、家教颇深、颇严,祖父和外祖父都饱读诗如,写得一手好字。从5岁开始,刘阳就在外祖父的训导下练起了毛笔字。刘阳小时
候特别淘,爱玩,为这他没少挨祖父的板子。刘阳从小对动、植物,有种异样的兴趣。有一回他想研究一下鸟毛结构,硬是拔光了祖父养鸟身上的毛,虽没研究透,却被教训了一顿,但他还在不放弃琢磨。
可能是对动物的特别的喜欢关注吧,刘阳再师从刘继卣先生后,的动物画画得特别好。18岁那年,年轻气盛的刘阳就写就了《中国动物画技法大全》,93年出版后反响很大。
1986年,还在求学时期的刘阳,被山东沂蒙老区的朴实所动。回忆起那段时光,他的语调中依然流露出当年的激情。在沂蒙山写生的一个早上,他睁开眼睛,推开窗户,看到山间的雾霭似一袭长带……。而每次坐飞机、火车,听到广播里播放《沂蒙小调》,他总会泪流满面,令很多人不解、侧目。
20多年间,他经常往返沂蒙山区,创作了上千幅画作。香港陈余生先生等人,把刘阳作品的思想和技巧归纳为“象征的朦胧,浪慢的敏感,现实的哲理,荒诞的解构”。
刘阳中国画(花鸟动物、人物、山水)、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诗文,都极具特色。 涉猎如此广泛,不觉碍累吗?刘阳直言:画画是愉快的事,不愉快才累。只要自己喜欢,就不会觉得累。在艺术的追求上,他就从未觉得疲倦。其实,艺术就是人术,关键在于人。比如要画好一幅画,首先在于画画的人的文化水准、观念意识、创造力方法。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思维判断、发现和提炼规律。其次才是技巧。
问到刘阳以后画作的风格,将如何变化、深入,这位从不依定理行事的艺术家,引用了毕加索的…句名言:变化中求生存。画画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应随心、性、感动所动。